馬鈴薯主糧化發(fā)展前路漫漫
發(fā)布時間:2015/04/08 點擊量:
馬鈴薯主糧化曾經激發(fā)了人們對馬鈴薯產業(yè)的熱切期盼,但實際實施起來效果并不理想。不僅在馬鈴薯育種上缺乏應有的技術指導,在深加工、政策等方面也遲遲不能跟上發(fā)展步伐。馬鈴薯真正實現(xiàn)“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這一目標,恐怕困難重重。
近日,由中國馬鈴薯農場主聯(lián)盟主辦的第二屆馬鈴薯農場主大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面對馬鈴薯主糧化發(fā)展戰(zhàn)略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如何實現(xiàn)馬鈴薯產業(yè)健康有序快速發(fā)展、農場主種植效益的最大化?
年初,馬鈴薯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這引發(fā)了“薯粉”們的高度關注。在第二屆馬鈴薯農場主大會上了解到,在此形勢下,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前景一片大好,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馬鈴薯主糧化之后,雖然農場主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但市場狀況并不樂觀,價格一路看跌。馬鈴薯種植是高投入的,當然也需要高產出,否則農場主的種植積極性會受到影響?! ∵^去二三十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快速擴大,單產提高也比較快。但是一個產品要形成產業(yè),實際上是一個全產業(yè)鏈的過程,不是種得多了就能發(fā)展成產業(yè)。就目前來說,我國馬鈴薯加工狀況很不樂觀,無論是全粉還是薯條,都是進口國外的?! ?br /> 據介紹,在我國,東北有麥肯,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薯條的公司;北京地區(qū)有西普勞;美國康家藍維斯頓并購商都太美薯業(yè)公司后,將就地取材,從種植戶手中收購馬鈴薯,然后直接加工制作薯條和全粉;還有艾維克在河北和雪川公司合作。他們把薯條市場瓜分了,留給中國的只有全粉。然而我國是全粉進口國,實現(xiàn)全粉的國產化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br /> 2013年,我國馬鈴薯淀粉加工能力已達120萬噸,比前幾年增了20萬噸,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粉的加工能力增加比較多,現(xiàn)在有28萬噸。要做好馬鈴薯加工業(yè),就要找準市場定位,把主糧化成本降下來?! ?br /> 此外,國家將馬鈴薯劃定為主糧是利好消息,但是應出臺何種配套政策更利于馬鈴薯產業(yè)的發(fā)展,更能讓農場主們直接獲利?
與其他主糧作物相比,馬鈴薯耐瘠薄抗旱,糧菜兼用,在內蒙古、甘肅等主產區(qū),馬鈴薯已經從困難年代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救命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致富薯”。但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比較,種糧補貼、良種補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馬鈴薯種植方面尚處于空白或試點階段?!?br /> 有專家表示,一些政策落實不到種植基地,也讓政策大打折扣。而對其中的一些補貼也并不看好,比如微型薯補貼。“這樣會導致企業(yè)只關注補貼,沒有把精力放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應該讓市場去引導,企業(yè)才會考慮怎么做好,這才是根本之道。”一位專家表示?! ?br /> 國家還應加大對馬鈴薯產后商品化處理的支持力度,比如提高對馬鈴薯的深加工水平,將其加工成直接食用或者經過簡單處理后食用的形式。要想使整個產業(yè)有個很好的發(fā)展,必須首先解決銷路問題。鮮薯食用目前已經處于一個平衡狀態(tài),要想拉動其需求,必須在馬鈴薯深加工上下功夫,如全粉、薯條、薯片等。
近日,由中國馬鈴薯農場主聯(lián)盟主辦的第二屆馬鈴薯農場主大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面對馬鈴薯主糧化發(fā)展戰(zhàn)略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如何實現(xiàn)馬鈴薯產業(yè)健康有序快速發(fā)展、農場主種植效益的最大化?
年初,馬鈴薯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這引發(fā)了“薯粉”們的高度關注。在第二屆馬鈴薯農場主大會上了解到,在此形勢下,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前景一片大好,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馬鈴薯主糧化之后,雖然農場主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但市場狀況并不樂觀,價格一路看跌。馬鈴薯種植是高投入的,當然也需要高產出,否則農場主的種植積極性會受到影響?! ∵^去二三十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快速擴大,單產提高也比較快。但是一個產品要形成產業(yè),實際上是一個全產業(yè)鏈的過程,不是種得多了就能發(fā)展成產業(yè)。就目前來說,我國馬鈴薯加工狀況很不樂觀,無論是全粉還是薯條,都是進口國外的?! ?br /> 據介紹,在我國,東北有麥肯,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薯條的公司;北京地區(qū)有西普勞;美國康家藍維斯頓并購商都太美薯業(yè)公司后,將就地取材,從種植戶手中收購馬鈴薯,然后直接加工制作薯條和全粉;還有艾維克在河北和雪川公司合作。他們把薯條市場瓜分了,留給中國的只有全粉。然而我國是全粉進口國,實現(xiàn)全粉的國產化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br /> 2013年,我國馬鈴薯淀粉加工能力已達120萬噸,比前幾年增了20萬噸,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粉的加工能力增加比較多,現(xiàn)在有28萬噸。要做好馬鈴薯加工業(yè),就要找準市場定位,把主糧化成本降下來?! ?br /> 此外,國家將馬鈴薯劃定為主糧是利好消息,但是應出臺何種配套政策更利于馬鈴薯產業(yè)的發(fā)展,更能讓農場主們直接獲利?
與其他主糧作物相比,馬鈴薯耐瘠薄抗旱,糧菜兼用,在內蒙古、甘肅等主產區(qū),馬鈴薯已經從困難年代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救命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致富薯”。但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比較,種糧補貼、良種補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馬鈴薯種植方面尚處于空白或試點階段?!?br /> 有專家表示,一些政策落實不到種植基地,也讓政策大打折扣。而對其中的一些補貼也并不看好,比如微型薯補貼。“這樣會導致企業(yè)只關注補貼,沒有把精力放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應該讓市場去引導,企業(yè)才會考慮怎么做好,這才是根本之道。”一位專家表示?! ?br /> 國家還應加大對馬鈴薯產后商品化處理的支持力度,比如提高對馬鈴薯的深加工水平,將其加工成直接食用或者經過簡單處理后食用的形式。要想使整個產業(yè)有個很好的發(fā)展,必須首先解決銷路問題。鮮薯食用目前已經處于一個平衡狀態(tài),要想拉動其需求,必須在馬鈴薯深加工上下功夫,如全粉、薯條、薯片等。